编者按:
这个周末,2024中国南京(国际)矿博会成为了广大群众的首选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6月1—2日,超过10万群众涌入矿博会。
现场可以看到,有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探索矿物知识的、有小两口同行逛展的、有闺蜜结伴打卡的,还有子女陪伴父母来走一走看一看的……在南京(国际)矿博会展区内,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有所属”。科普区的淘沙淘宝、猎“陨”体验、寻找雨花石、化石“小猎人”和科普小课堂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普遍欢迎,排队人数堪比迪士尼;珠宝区的和田玉、绿松石、玛瑙等吸引了众多宝石爱好者的目光;恐龙蛋、陨石展区,则让专业人士找到了自己的天地。总之,在南京(国际)矿博会4万平方米展区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喜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挚爱。
本届矿博会由江苏有线携手中国观赏石协会、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主办。与往届相比,本届展会最大的特点是增强了与群众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本次展会打破传统展陈形式,把相当大精力放在了科普传播和互动区域。在组委会看来,在短短五天之内,展会能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贵矿物、宝石、化石云集南京,是一次难得的科普机会。他们希望展会能成为自然科普的大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与矿物们近距离接触,并动手触摸和“开采”,充分感受探索自然世界的乐趣。同样,成年人也能通过亲手触摸那些穿越亿万年时光来到现代的石头们、亲眼观察保存着史前秘密的恐龙蛋、亲身体验天外陨石的独特质感,来拓宽认知边界,增强对宇宙奥秘的理解。
今天,本届南京(国际)矿博会虽然落幕了,但它所激发的兴趣、所传播的知识、所促进的交流将会持续发酵。它播种的知识种子和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生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和学习者。
南京(国际)矿博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6月2日,《新华日报》头版以《“馆藏级”亮相“国际范”十足》为题报道了本届矿博会的盛况。
漫长的岁月里,矿石恰似时间的使者,静静隐于大地深处,见证世界沧桑巨变。5月29日,一场汇聚全球精品矿物的“石城”盛宴——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全球数百名专家学者、矿商、收藏家齐聚一堂。
“哇,这也太壮观了吧!这真的是宝石做成的吗?”在青绿主题展区,一幅巨大的《千里江山图》引得观众连连惊呼。蓝宝石、孔雀石、绿东陵等数十种宝石、半宝石,以独特的质地和纹理共同构成这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卷。在这幅“画”的旁边,一株通体蓝绿色的“珊瑚树”同样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这株“树”重量达37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绿松石。
一件“馆藏级”宝石令人印象深刻,它就是“佩德内拉之王”。工作人员介绍,“佩德内拉之王”由碧玺、茶晶、摩根石和叶钠长石组成,有着罕见的峰状晶体,颜色鲜艳,晶体大、高光泽,整体看起来像一只手臂,因其非凡的造型被冠以“王”的称号。
步入9号展区,一座座巨型化石骨架竖立于此。发掘距今几千万年的化石,如何尽量保持完好?崇州天演博物馆馆长王小兵介绍,他们参与研发了一类可将化石与岩石安全分离的液体材料,岩质不同,适用的材料也有差别,“比如这座巨犀化石处于泥岩,我们便在发掘时使用‘纳米颗粒胶’确保其完整性。”
听完王小兵的介绍,一位国外化石收藏家对这种材料产生浓厚兴趣,用英语表达“想和你们合作”,随后又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王小兵说“加个微信”。“有很多国外化石保护组织和机构向我们咨询。”王小兵自豪地说,很多化石保护性发掘项目都用到他们参与研发的产品。
以展为“媒”,以“会”为桥,全球矿石于此“争奇斗艳”。现场,各国参展商通过翻译软件交流合作、结交“矿友”。“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台开拓更大的市场,去年首届南京矿博会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我们愿意在中国做生意!”德国慕尼黑矿宝石化石展负责人克里斯托弗说。记者了解到,首届南京矿博会现场交易额超10亿元人民币,达成意向交易额约50亿元,本次大会预计整体成交额将超100亿元。
在科普互动馆,江苏三叶草设计展览有限公司的“荧光矿物展”吸引不少观众。“全球已发现的6000多种矿物中,有200多种会在荧光照射下呈现缤纷色彩,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领域也有荧光矿物的身影。”企业负责人朱春林期待,通过展览向更多人科普荧光矿物的科学原理和价值。
“本次矿博会既是自然、生态之美的完美呈现,也是江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生动缩影。”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说。开幕式上,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传伟表示,将致力把南京矿博会打造成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贸易产品、文化交流项目,扎实推进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传统会展业的“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南京矿博会形成“人流、物流、商流”循环通道,走出一条“融入市场体系、谋求产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发展”的产业创新之路。以“自然资源”为根基、以“科学精神”为指引、以“全民科普”为使命、以“开放互信”为愿景,南京矿博会将持续推动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国际合作共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